2013年,中國棉花收儲規(guī)模空前,收儲量達到紀錄高位,穩(wěn)定了國內市場,并托起全球棉價底部。期貨市場上,由于政府嚴重控盤,投機資金撤離,產業(yè)投資者也無法進行套保,因此,鄭棉期貨價格全年多數(shù)時間的實際波動幅度不超過500點,成交也大幅萎縮。外盤受控沒有國內嚴重,波動相對較大。
全球供需仍是供大于求
從全球看,USDA等機構對2013/14年度的預測,仍是供大于求,全球庫存達到幾十年來高位,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連續(xù)幾年大量收儲。目前中國掌握了全球55%以上的棉花庫存,在國內形成一個“堰塞湖”。接下來中國政府如何釋放巨大庫存將成為左右全球棉價走向的關鍵。
從中國國內供需看,近兩年連續(xù)小幅減產,但由于儲備棉庫存龐大,因此,減產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。截至目前,儲備棉花庫存超過1100萬噸。2012年9月,政府啟動了第一輪拋儲;2013年1月,啟動了第二輪拋儲,且持續(xù)到7月底;目前第三輪拋儲啟動。從政策動向看,未來幾年政府會持續(xù)去庫存,巨大的庫存將長期壓制棉價上方空間。
中國持續(xù)擴大庫存
2011年度,國家首次啟動了“不限量”收儲,2011年度收儲337萬噸,占當年國內棉花產量的40%以上;2012年度收儲662萬噸,占當年國內總產量的90%;截至目前,收儲量已經達到436萬噸,占2013年度預期產量的60%以上。
截至目前,連續(xù)3個年度累計收儲超過1500萬噸,力度超出所有人預期,國內外對中國政府的政策執(zhí)行力和托市決心深信不疑。從收儲效果看,收儲的確起到了穩(wěn)定國內棉花市場、保護棉農的作用,但另一方面,收儲導致內外價差巨大,紡企成本居高,競爭力下降,低端訂單流失。不過這也在某種意義上逼迫企業(yè)轉型升級、壓縮落后產能,符合國家大的戰(zhàn)略目標。
2014年收儲方向將變
收儲耗費了巨大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受到多方指責,長期來看這一政策難以持續(xù)。2013年以來,整個收儲體系都遭到多方質疑,從官方聲音和輿論環(huán)境看,對棉花直補的呼聲非常高。2013年以來,從政府有關棉花政策的各種發(fā)言中,我們認為中國棉花政策的調控大方向逐漸改變:
李克強總理在3月份與企業(yè)家的座談會上要求有關部門仔細研究保護棉農和降低紡織企業(yè)成本之間的關系。
發(fā)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在6月初的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表示,現(xiàn)行的棉花收儲政策存在局限性,發(fā)改委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改進棉花市場調控機制,探索建立促進棉花產業(yè)長期穩(wěn)定健康發(fā)展的長效機制。
中國紡織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6月中旬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,棉花收儲政策有望做出調整,即針對棉農進行直補。近期即將召開的新疆棉花會議將進一步討論該政策,新疆有望成為首個試點地區(qū)。
2013年11月,農業(yè)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(fā)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表示,2014/15年度,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,方向基本定性了。但2014/15棉季新政目前仍在探討,比如要實行棉農直補政策,是按畝產還是量產補貼,以及額度和方式仍未有定論。
從中央的政策戰(zhàn)略看,對于農業(yè),國家仍然以穩(wěn)定為主,在此基礎上,增加投入,進行改革,逐步實現(xiàn)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。當然這是個長周期的操作,在這一過程中,政府可能多種手段并用。
從棉花這方面看,直補雖然是最終的目標,但不太可能從大量收儲一下子過渡到直補,更大的可能性是在直補的基礎上,采用多種配套措施。未來兩三年,棉花調控將由目前這種計劃經濟時代式調控逐步過渡到由市場決定。短周期上,2014年棉花政策的主題是縮小內外棉價差,并去庫存。如果政府退出市場,讓國內外棉價差收窄,有兩個途徑可以實現(xiàn):放開進口(增發(fā)配額),讓低價進口棉進入國內,實現(xiàn)內外價差縮;通過拋儲增加國內供應,降低國內棉價,實現(xiàn)內外價差縮小。
12月,市場普遍傳言國家會下調棉花滑準稅配額進口稅率,但財政部在12月16日宣布,自2014年1月1日起,我國對關稅配額外進口一定數(shù)量的棉花繼續(xù)實施滑準稅,并調整了滑準稅計稅公式。調整后,按當前市場普遍報價,進口棉成本將比之前提高200~450元/噸。
從這一點可以推斷,由于儲備棉庫存龐大,國家未來將以去庫存為主,而如果在去儲備庫存的同時增加進口,則目的難以達到。因此,通過上述第二點來縮小內外價差的可能性較大。
收儲放量常態(tài)化
截至2013年12月23日,2013年度收儲累計成交444萬噸,其中新疆累計成交326萬噸,內地累計成交118萬噸。上年同期收儲總成交485萬噸,疆內成交329萬噸,內地成交156萬噸。
目前收儲總量已經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。中纖局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12月21日,新年度已經公檢新棉560萬噸。
本年度收儲啟動以來,政府確實取消了不少遠規(guī)企業(yè)的交儲資格。但從實際成交看,10月下旬以來,收儲進度明顯加快,從起初落后上年進度到目前已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近日相關部門表示,將放寬對湖北、湖南和江西等省的收儲標準。此種情形會令內地收儲量有明顯提升。按目前的交儲進度,收儲總量突破500萬噸沒有問題。毫無疑問,收儲放量在心理上對市場有很大提振。但收儲量大同時也意味著,國家有更多資源可以投放。因此,在收儲情況已經確定的情況下,我們要更關注拋儲。
新一輪拋儲從2013年11月28日啟動,到今年8月底結束,時間長、力度大。截至12月21日,儲備棉投放累計上市總量40.2萬噸,累計成交總量20.3萬噸,成交比例50.37%。其中,國產棉累計上市35.4萬噸,累計成交15.5萬噸,成交比例43.82%;進口棉上市4.8萬噸,累計成交4.7萬噸,成交比例98.47%。
從拋儲初期的成交看:拋儲投放量不大,日投放2萬噸左右;拋儲成交價穩(wěn)定在18400元/噸上下,和現(xiàn)貨價基本持平;拋售全為陳棉。
在2014年3月底之前,國家為了防止“轉圈棉”,拋儲投放量較少,但是在3月底收儲結束后,保護棉農的工作完成,將考慮紡織工業(yè)需求,預期會加大投放量,甚至降低拋儲價。
|